中文版 | English
  • 观点集锦

  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观点集锦
    赵福全:汽车产业发展与人才管理的战略思考


    如何理解新形势下汽车产业,究其根本,无论是产业的转型还是社会的变化,核心的问题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。


          但是新形势体现在哪里?个人觉得社会在变,同时带动产业也在变,所以双重的变革是一种浪潮,是不可逆的趋势。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下,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做,路在何方?

    首先现在互联网思维,有的人说互联网是什么思维,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没有思维,有一点不争的事实,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深刻变革的时期,这个变革时期到底体现在哪儿?大家仁者见仁、智者见智,做战略思考的人可以有高度,把大家都懂的事情系统整理清楚,就是很不错的战略思考。最终,要落实到汽车产业,我们汽车产业在人类社会进入变革时期的时候,准备好了吗?不仅仅是一线的汽车工人,更包括汽车专家、汽车精英,都准备好了吗?因为在变革。

    到底人类社会进入的这种变革体现在哪里?既然是人类社会就不仅仅是中国的事儿,是整个全球,当然也有中国自己的特色。首先我个人认为,整个变革是进行时。全球是新一轮科技革命,所以不能简单定义成是工业革命,工业革命比较狭窄,科技革命是方方面面,而且科技革命带来人的形式的改变。具体体现在最核心的互联网带来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改变,现在已经进入了物联网,更高一层就是业业联网,产业之间也要互动,未来就像现在开玩笑一样,将来机器之间也要发短信,它们也要扫二维码,这就是我们进入的特色时期。而整个过程中就会带来信息快,因为交流快、信息快,所以行动快。最核心的问题带来的就是变化快,资产流失也快,财富积累也快。

    这一切带来的是什么?由于这种原因,离散的资源就很容易像搭积木一样成为整体。最大的变化就是离散的时间可以有更多阅读的能力,离散的能力可以集中起来以小变大。具体体现在产业形态在发生质的变化,核心的问题是原来大规模的叫同质化生产,现在大规模的叫定制化生产。现在甚至大规模也叫个性化的需求,同时产业格局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后来居上。曾经的马云大家不屑一顾,现在的马云所有人都争着签名,所以现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个新趋势。

    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,比如互联网要开始造车了,谁说互联网不能造车?就涉及到车的定义在哪儿,所以产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。另外最大的变化就是中间环节没了,古代要靠八百里快骑才能把皇帝声音传到边关,现在只需发一个微信全世界就都可以知道。所以最核心的东西是人的交流、协作的模式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,这种根本性的变化就会带来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,而在这里中国又面临新常态。中国进入增长缓慢的时候,结构调整,驱动力转变的新常态。在这种情况下,必须要面对一个新的增长方式,新的竞争方式,还有是新的资源组合的模式,也带来了我们如何用新的商业模式参与竞争。
    新常态最核心的是发展模式由原来阶段性的靠量,靠机会,会发展成为一个核心的新的永远不会变的模式,就是靠实力,靠真正的品质来参与竞争。
    产业链发生了什么变化?原来就是简单的采购、制造、销售,稍微复杂一点还有上下游,这就是传统的汽车产业。但是任何一个产业链的上游也涉及到产供销研,下游也如此,是一个框架性的产业,但是新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?大家可以看到,未来的产业形态就是现在的产业形态,也是汽车产业所面临的,就是网状的产业形态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大清入关到底是满人同化了汉人还是汉人把满人同化,反正是中华民族的大家庭,这就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大方向。实际是万物相连带来的产业合作和产业融合,是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,并非简单领导与被领导关系。

    在新时代下是整个商业模式的变化是在协作中竞争,以前协作就是哥们,是不竞争的,协作的目的是为了竞争,但是没有协作竞争也没有出路。还有是在共享中获利,我给你东西跟你分享,但是绝对不是学雷锋,最终的目的是要盈利。这和我们以前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,所以在未来产业链内部、产业链之间、企业内部、人与人之间主次、上下导都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
    简单的买卖就已经不存在了,是多维的、多极的合作共享。原来我们是不习惯的,讲的时候容易,做的时候实际是不容易的,因为是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决定的,像我们拼图一样,未来是什么样的,虽然小,但是你没有我不行,而且我是万能的,虽然我小,我可以给所有人服务,这是未来互联网经济下提供的可能。尤其在工业4.0的新模式下,零部件和整机厂到底谁大说不准,另外一定是越大越好吗?也不一定,未来应该以小至大,就是互联网的时代。真正掌握具有独立特色的小企业能够做成大规模,进而服务于产业、服务于世界,这就是我们新的方式。

    社会和产业的剧变最终带来的是人的改变,不同年龄段的人,具有不同的思维,因为他有不同的环境,有不同的技能。特别是现在的90后、00后,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技术时代,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信息,最快的能力驾驭信息,这一代人就是我们的员工,也是我们的客户,更是我们50、60多岁的竞争对手,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。所以我们必须要研究他们,认同他们,并且去改变自己适应他们,因为这是历史的潮流。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要解决的问题恰恰是人的问题。

    谈到人的问题,我认为新形势下掌管人力资源的体系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万物相连的时代带来社会变革和产业的变革,具体体现在人,人力不是简单的招人,也不是简单的留人,育人、招人、留人是一个整体系统。人就像围棋的棋子,组织架构就是棋盘,除此之外,还有激励机制、企业文化、产品开发、企业管理流程等用人战术。招聘用人绝非简单的将所招之人安置在一个岗位,而是要根据人力人才本身的特点能力,结合组织格局、用人思维,在结合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合理用人。人力资源工作,无论是组织架构、工作模式还是激励机制,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从人的能力本身,从人的思维本身,包括架构、体系、薪资一切缺一不可。

    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的改变,首先从思想上要改变,有了思想上的改变才有战略的变化,最后才有全面的转变,体现在战术上。思想上的转变,最重要的是心态,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,要用变革的心态面对,要用变革的行动实现。
    我国的汽车产业要转变人力资源,可以借鉴谷歌的一些经验,比如在办公条件、工作作息时间、工作氛围等方面有所改善,如谷歌的弹性工作时间、周到的人文关怀等方面都值得研究。谷歌有九次面试,每次面试要考虑的问题都有协作能力,我们汽车行业同样应该协作、同样应该注重企业文化。

    所以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?汽车产业和IT产业人力资源到底有多少不同,有哪些又是共同?首先导致差异的客观原因是文化原因,阿里巴巴可能都是中国人,有多少产业特点,又有多少是产品特点,在这个过程中,这种变化有多少就不应该变,但是还要问一下真的不应该变吗?其次导致差异的主观原因是历史原因的包袱,为什么不能丢掉,因为企业已经走了这么多年了,难道未来一定走向衰亡吗?所以汽车企业到了必须认真思考哪些是未来文化产业不能改的,而又有哪些是非改不可的。这是真正考验产业领军人的战略高度、综合判断能力和反应速度的。

    人力资源模式到底会发生哪些转变?整个人力资源的链上,首先是每个人的个人技能,如果以前汽车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,未来一定是既懂技术也懂管理又能跨界,这是思维模式的跨界,这是未来复合型人才应该加的第三个要素。培养面向未来的紧迫性更加激烈,都讲工业4.0,工业4.0挑战最大的实际是人才改变,人才内涵、能力包括企业的管理,如果不做颠覆性的变化,中国制造2025实际就是买一大堆自动化的设备,是自动化的加深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浪费,日本提出来低成本的自动化,人家更强调的是人才。

    人力资源要进行哪些改变?首先改变的核心是互联网时代新的人才观,是既求所有,更求所用。随着产业之间、企业之间界限的模糊,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拥有所有的资源,永远会发现资金不够,人才真的不够。所以不叫世界是你的人力资源部,而是世界是你的人力资源库。这里实际未来跨界成为常态的时候,没有一个产业,一个企业将拥有所有需要的人才,对人才的挖掘、调配、组合以及最终能够输出的结果的能力,将是未来企业成功的核心关键之一,一定要把现在的资源都用起来。

    未来社会资源挖掘的问题,有资源更要会组合,光有资源还不够,这么做的话大家都已经大同了,为什么还有人做的好,资源的有效组合,有效产出,这个时候要挑战的是指挥者,指挥调动协同资源的能力。同时也要挑战企业内部文化对这种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能力。未来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,而在于能够协调、调动多少资源。核心是谁能把能够发现的资源用足、用好、用精、用到极致,谁就会在新一轮竞争中做到极致。专业化分工将更加细化,原来小的领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组合产生大作用,这是新时代。

   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,那就是激励机制。现在很多汽车人都跨界进入互联网产业了,因为那有金可淘。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不同企业里是有不同需求的,比如调查显示,35岁以内的人需求集中在买房、还房贷;35—45岁之间,希望工资多一点,同时也希望50岁以后能成为富翁,这类人期权、股权适当加重;但是过了45岁50岁的人,加薪已经没有足够的吸引力,他们更关注的是资本投资。所以要根据不同人才的不同需求,考虑适当的激励机制。

    互联网时代新的社会和科技变革首先是解决人的问题,核心的问题是离散化的资源将通过信息之间重新的组合,实际发挥巨大的作用,这是互联网的本质。考验企业领军人的掌控和调配能力更考验企业的体系和文化,支不支撑零散的资源为你所用。未来大公司经营品牌和平台,公司更有机会,大批量定制化是小公司未来核心,但是小公司能力是专业化。未来在新的社会科技变革下,虚拟公司将大行其道,虚拟公司做资源整合为你所用,既满足了负担轻,更满足了资源多和组合快,但是挑战这个公司的组合能力。未来跨界就是一切,人才的跨界首当其冲,这种跨界不是简单的技能的跨界,更是思维模式的跨界。当技术领军的人也不可能什么技术都面面俱到,他本身就是多技术的跨界,技术领军人更是管理和技术的跨界。未来新形势下新的思维环境是思维模式的跨界变得更重要。

    具体讲汽车,在产业、技术乃至整个社会发生变革的浪潮下,汽车产业人才战略一定是开放的,一定是融合,一定是跨界。由于技术的进步,管理的变通,商业模式的改变,企业一定会受到挑战,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并不一定是汽车人,取决于如何快速跨界,如何集大成,这才是真正支撑汽车产业发展的法宝。必须要学会资源组合,一定要重新审视走过的路做过的事,重新梳理,系统思考,果断出发。

     

    (以上内容为赵福全在2015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上所作的报告,根据现场录音整理)


    本文原载于中国汽车HRD

    【下载】

     
     上一篇:赵福全:中国汽车造型不应输给竞争对手
     下一篇:赵福全:中国成为未来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的战略思考
     
    清华大学(车辆与运载学院)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@ TASRI · 2015 ·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备案号:京ICP备08004127号
  • TASRI微信二维码
  • TASRI_qrcode.jpg